你終究得開自己的「一人公司」:在台灣經營自媒體、個人品牌,開不開公司的稅務差異
這兩年來創業經營 Teachify 開課快手,注意到因為賣線上課程不小心賺太多錢的人們,都會趕緊開一家公司開始做比較完善的稅務規劃,許多人一開始都會跑來問我們,乾脆寫篇文章整理一下,最後也有推薦我們覺得很棒的開公司專業服務。
個人品牌、自媒體在經營的路上,如果開始有比較穩定的收入,或是開始賺比較多錢,就得開始面對稅務問題;或是你遇到比較大的案子了,無論是單筆金額較高,或是客戶可能預期你是公司經營、可以開發票打統編,這時你就肯定得開始思考:是時候設立一家公司了嗎?
如果你能擁有一家公司,有正式的公司名稱、統編,可以開發票、開始接洽更多的商案,不僅在商業世界裡面可以滿足更多人的期待,自己做事相信也會方便許多。
我們團隊與許多內容創作者、個人品牌、線上教育工作者互動,觀察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:他們幾乎都是「一人公司」。
2019 年 Paul Jarvis 寫了《一人公司:為什麼小而美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》一書,加上後來 COVID 加速了許多事情的轉變,總感覺自媒體、個人品牌會比以往更加有影響力。
我們也確實觀察到這個趨勢,然而,設立一家公司所要認識的各種大大小小的概念、專有名詞以及要進行的繁瑣程序,其實不太簡單,我們整理了一篇有志設立一人公司的完整攻略,希望能幫助更多正要走上這條路、已經走在這條路的人,可以多一些參考資訊。
坦白說,我們在剛創業的時候,以為使用我們產品的人,應是「個人」居多,沒想到很快就注意到,使用我們產品的是「公司」居多 — — 本來不是公司的,最終也都去開公司了!
你擁有一家公司,就好像拿到了一種商業世界的門票,你可以更容易跟許多不同的單位進行溝通、合作、協作,例如跟預算更多的客戶往來、銀行貸款、政府補助,以及在稅務上能更佳忠實反映你的經營成本。
其中稅務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,我舉個例子,對比一下有開公司跟沒開公司的差異:
1. 個人創作者賣線上課程,不小心賺了 500 萬
500 萬的營業額,實際進你口袋的會是多少呢?
你要扣掉以下幾項:
- 營業稅 5%
- 金流費用(通常 2% 到 2.8%) -> 就算 2.5% 吧!
- 平台抽成(市面上從 0% 到 50% 都有) -> 我們就算 10% 吧!
-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2.11%(超過 20,000 以上就要收)
- 勞務報酬(所得稅,預扣繳 10%)
上述合計 29.61%,500 萬的營業額進到你口袋大概剩下 351 萬。
三百多萬的收入,一般情況下,就是計入你的個人綜合所得,報稅的級距也就會有對應的水準。
2. 個人創作者「開一人公司」賣線上課程,賺了 500 萬
500 萬的營業額,實際進你口袋的會是多少呢?
你要扣掉以下幾項:
- 金流費用(通常 2% 到 2.8%) -> 就算 2.5% 吧!
- 平台抽成(市面上從 0% 到 50% 都有) -> 我們就算 10% 吧!
上述合計 12.5%,500 萬的營業額進到你口袋大概是 437 萬,一來一往差了 86 萬,實際上我們多數的客戶都能做到超過 450 萬是直接進到公司。(不過別忘了你下個月還是有 5% 的營業稅要代為消費者上繳國稅局)
而且因為是公司經營,你公司經營過程產生的費用,你會取得發票作為進項憑證,可以抵掉一部分的營業稅,並且這些費用將會是你經營過程的「成本」,簡單來說,公司經營的課稅淨額將會是以「營收」-「費用」= 稅前利潤這樣的計算公式為基礎的(在此是簡化的版本,還請與你的會計師進行諮詢討論)。
換句話說,437 萬是「公司的營收」,還不是公司扣除費用後的「課稅所得」,也還不是你的「個人綜合所得」,也就是說對於高收入的人來說,開公司會在個人的稅務規劃上帶來相當多的彈性。
在現代工商社會,政府有許多規定都是「將公司經營者視為經濟上相對有優勢」的族群,因此公司經營者也在社會運作的制度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像是在許多時候需要協助政府進行申報扣繳義務,像是二代健保的補充保費、勞務報酬、營業稅等,倘若你有聘僱員工,還要負擔員工的勞保退休金,另外也得委託會計師、記帳士進行公司日常的帳務、稅務申報等,這些都是經營公司必要面對的成本、費用,開公司之前也得試算清楚哦!
最後提醒一下,稅務問題,並非本人專業,我只是就過去經營的經驗,分享一些看法,實際執行的細則、流程、規範,建議一定要與你的會計師討論,我認為當然能力越大責任越大,作為一家依法經營的公司,該繳的稅要繳,為國家帶來一定程度的貢獻,也適度創造就業機會或是經濟循環,我想也是天經地義的,該開的發票就要開。
註:財政部規定,個人以營利為目的,透過網路銷售貨物或勞務,於當月銷售額達營業稅起徵點【貨物新臺幣 8萬元;勞務4萬元】時,應即向國稅局申請稅籍登記 -> 換句話說,你得設立公司或行號成為營業人、向國稅局申請營業稅稅籍。